演艺人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演艺人信息网 > 全国最新求职资讯 > 记者节 中国记者节 第十一个记者节 记者节主持词 记者节发言 记者节是哪天
今天是11月8日,屈指算来,今年是新中国正式设立记者节的第10个年头,今天是我们第11个记者节。

  10年过去了,中国的新闻事业在记录着中国的脚步,我们在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为自己庆祝着这个节日,也为社会点点滴滴的进步而庆祝。尽管当中有荣光,也有不平,但我们始终渴望着见证中国的每一个踏实行进的脚印,更渴望这种行进永不停歇,从不后退。

  在第11个记者节来临之际,就让生于南方、长于南方的我们以特别的记录来勉励自己,为这样的渴望,为时代的进步骄傲不已。

  我们是记录者也是被记录者

  非典病房,冰雪现场,地震灾区,泥石流划过的坡地……10年过去了,在突发事件、重大灾害的最前沿,我们用手中的笔、电脑、照相机、摄像机,发布第一手信息,澄清事实真相,化解心理危机,凝聚抗击灾难的力量。

  在非典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里,我们多次进入非典隔离病房采访一线医护人员、非典患者和家属。《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在SARS的流行前线:一名广东记者的采访全记录》这些蘸着眼泪用心采写的报道、书籍成为当时最有力量的声音之一。

  在四川地震灾区、在玉树高原震央、在舟曲泥石流的殇痕中,我们经历着余震、塌方、滑坡,以及搭不着车、吃不上饭乃至高原反应等困难和危险,采写了大灾之中现大爱、安置灾民急需帐篷、救助还需鼓励自救、灾区需要持续的关爱与支持等消息、通讯、评论以及系列深度报道。

  甚至在海地地震发生后,我们也第一时间奔赴遥远的大洋彼岸,冒着余震、瘟疫等各种未知的风险,从海地发回了中央媒体之外唯一一家地方媒体的现场报道,同时在国际重大新闻报道中发出“南方声音”。

  当然还有神舟系列的“飞天”、嫦娥卫星的“奔月”;还有举世瞩目的百年奥运、世博传奇,以及近在咫尺的亚运盛会……在盛世大事的绚烂面前,我们以人本、及时、透明、全方位的报道,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和尊重。

  在我们记录着历史变化过程中的进退和起伏时,历史也记录下我们的身影。

  我们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

  力量源于使命。在社会转型期,我们有着更重大的责任担当。

  2003年湖北青年孙志刚被打死案,被新闻媒体曝光并连续播发跟踪采访报道,中央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涉案犯罪嫌疑人相继归案,多名责任人受到处分,最终,收容遣送办法这一已不合乎现代法治文明的法规被废止。

  2007年,正是对“重庆钉子户”命运的持续关注,公众才能够深入参与《物权法》等公共事务的讨论。

  2008年9月,一篇关于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报道,掀开了乳品行业的“三聚氰胺”黑幕,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质量问责风暴,这一问题的曝光也推动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

  还有太湖蓝藻事件、黑砖窑事件、九江断桥之祸、邓玉娇案、宜黄强拆事件……笔端之下,我们透过个体命运的变迁,观察着社会发展的脉络。参与其中,我们艰难地捻着沉重的文字,展开公正和公开的叙述。我们报道的目的不仅是披露真相,还是反思与警示社会生活的某些缺陷与不公,更是为了化解灾难背后的发展矛盾。

  我们是捍卫者更是坚守者

  当然,我们也需要反思,尤其是在“纸包子”事件、“鲁迅撤退门”等虚假、肆意夸大事实等失实报道见诸报端后,我们理应感到耻辱和危机。

  在越来越多元的世界中,公众因接触而有了“知晓”,因知晓而有更多的智慧,因智慧而有更多理性,因有更多理性而有了选择。如果我们不努力捍卫舆论监督的真实荣光,却在真相面前说假话,或者故意不去发现真相,公正就会越来越偏离,公众就会离我们远去,新闻就失去生命,而我们将不再有时代记录的笔触。

  对真实荣光的坚守,同样也需要捍卫。2003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新闻工作者因为采访遭到人身侵犯的案例,见诸媒体都有数十起之多。

  我国一方面逐渐建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另一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规范新闻采访秩序,加强对记者权益的保护。去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力量,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了《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并分别于10月1日、10月15日施行。今年11月4日,在新修订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施行一周年座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再次明确,“新闻出版总署态度向来非常明确,支持记者和新闻单位维护正当权益,保护记者不受人身侵害,对于侵害记者合法权益,甚至采取非法手段阻挠记者正常采访活动的行为,将坚决制止,坚决谴责”。

  从呼吁信息公开的“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到进一步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尊重媒体的采访权,再到通过法律法规的建构来保障知情权和采访权,每一步都紧贴着时代的进程,也赋予了我们更多责任。

  为应对新形势,我们的传统媒体平台纷纷尝试拓展新媒体平台,出现了个性化新闻信息网站、手机报、多媒体数字终端等新的传播形式;与之相呼应,我们也向着“多媒体记者”转型,能说会道,长“秀”善“网”,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中坚守着真实的舆论主阵地。

  10年过去了,我们一直在为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建构书写记录;下一个10年,更远的将来,我们始终不忘,一个要求进步的社会和民族需要理想,这样的理想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奠基于真实的记录,我们就是那执笔的人,推动着历史,促动着进步。(南方日报记者谢苗枫杨大正见习记者汤凯峰   实习生张妙琪李玲芳郑雪瑜 采访统筹张蜀梅胡念飞编辑统筹王长庚)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周玮 廖翊 白瀛)2010年11月8日,是第十一个中国记者节。

  行走在阡陌街巷、城市乡村,用心记录历史,传递感动——在这个节日里,回首一路而来的足迹——有快乐,有慰籍。

  继承优良传统,为社会发展进步鼓与呼,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这个节日里,重温新闻记者的职责——是纪念,是提醒。

  突发事件中彰显责任

  在地震、泥石流、火灾等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出现在最前沿的记者,承担起传播信息、澄清真相、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的责任,他们无惧无畏、甘于奉献的身影,生动诠释着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与公众之间“桥梁”的角色定位。

  今年8月7日23时,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8日清晨,甘肃日报社即有3批记者赶往灾区。为赶时间发回稿件,几名记者商议,由一人在车上写稿,其他人分头提供信息,就这样,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发回了稿件,向外界迅速传递灾区的真实情况。从8月10日起,《甘肃日报》将每天增印的报纸当天用专车送往灾区。一篇篇报道、一幅幅照片,延伸了关爱和希望,传递了信心和力量,为夺取抢险救灾胜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媒体始终牢记身上重责:发掘人性的善良、无私、坚强,弘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美好情怀,传递温暖与崇高。

  坚持“三贴近”成就民生笔触

  “勿忘人民”,这是著名记者穆青生前的肺腑之言。这份赤子情怀,照亮着当代中国记者的求索之旅!

  “他不是在基层采访,就一定在下基层的路上。”《河南日报》的同事们这样描述着他们的老同事王天定的行迹。

  王天定,这位55岁的《河南日报》摄影记者,跑遍了河南省158个市、县、区的1000多个乡镇,始终“心明眼亮下基层”。《郭店镇粮管所仍在给农民打白条》《非法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受苦百姓叫苦连天》《领导“竭泽而渔”集资修路,百姓“雪上加霜”无力脱贫》……一幅幅揭露假恶丑、表达正义良知的新闻照片,在社会激起强烈反响。

  王天定的旅途并不孤独,一个个新闻同仁坚守“三贴近”原则,以自己的赤诚、热血、操守与无畏,与他并肩而行。“百姓记者”,这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给王天定们的亲切赞誉——

  辽宁电视台史联文在3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一直“拼”在最前沿:2003年春夏非典肆虐之时,他以生命为代价,毅然进入非典病房,与非典病人零距离;2007年,辽宁遭遇罕见暴风雪,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史联文将自己绑在了飞驰的列车车厢外,扛着摄影机拍摄到震撼人心的真实画面。

  《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江耀明,秉承“吃苦是记者最大的幸福,受累是记者最高的享受,歌颂人民是记者的使命和责任”。在青藏铁路建设的5年中,他24次登上海拔5000米的生命禁区,深入一线采访,将新时代筑路人的伟大精神展现于世界。

  《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黄雄坚持认为,一个记者,只有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正义说话,才算是尽到党的新闻工作者之责。他一直奔波在安全生产第一线,不仅关注着一个个事故与生命,更关注事故背后的问题与“黑幕”,在一次次的利诱与威胁面前,他始终没有退缩。

  ……

  “‘三贴近’是记者的动力之源,践行‘三贴近’,记者心中才有新闻,笔下才有精品。”获得本届长江韬奋奖的江耀明的一席感言,说出了当代记者的共同心声。

  以国际视野报道真实中国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着“记者”这个行当的内涵。当前,如何以开放的姿态报道中国,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成为摆在中国传媒界面前的重要议题。

  为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丰富、多彩、变化的中国,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深入了解,新闻同仁正不断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发掘最新鲜、最活泼、最真实的新闻。

  在获得一等奖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访谈栏目《来自海外的声音》节目中,主持人和外国嘉宾相对而坐,讲故事,聊观点,谈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他们的经历反映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该栏目自1999年播出以来,一直为海外听众所喜爱,多次被世界广播联盟评为短波知名栏目。

  来自中国的声音正进一步在世界广泛传播,真实的中国日益真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目前新华社共用7种文字24小时向世界播发中国新闻,海内外用户逐年递增;中央电视台英语、西语、法语等国际频道在美、英、法、北欧、非洲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实现落地入户,部分节目进入当地电视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59种语言向世界广播;中国日报目前发行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传播竞争中,争取话语权、主动权并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中国新闻人正为此而努力。

温馨提示:以上资讯来自互联网,如果有侵犯版权请电话联系我们演艺人信息网,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演艺人信息网不对该资讯信息的任何真实性负责。演艺人才网为全国提供更好的人才招聘服务。
演艺人信息网简介  |  会员服务  |  法律申明  |  广告报价  |  客服中心  |  留言反馈  |   帮助中心 |  求职防骗技巧
演艺人信息网演艺人才网)销售热线:18022171128      演艺人信息网演艺人才网)客服热线/传真:0730-6460886      客服QQ:1258986626
版权所有©2006-2013 演艺人信息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粤ICP备14092004号        演艺人信息网